孟珊對音樂的啟蒙始於五歲,畢業於第一屆古亭音樂班、南門國中音樂班,先後受到董學渝、陳郁秀等老師的指導;十五歲赴笈紐約,就讀曼哈頓音樂院先修班與大學,後於紐約大學音樂系完成音樂碩士學位,並於2002年獲得紐約大學音樂藝術哲學博士,主要師承Solomon Mikowsky, Fiorella Canin, Eduardus Halim (鋼琴家Vladmir Horowitz 嫡傳弟子)以及Gregory Haimovsky (俄籍鋼琴家)。除長年沉浸於鋼琴演奏領域外,攻讀博士學位間,在已逝教授TOM BORAS指導之下、完成學術論文【中國古代音樂(南管)在現代作曲家溫隆信作品中的體現】,呈現獨特的分析與見解,奠定其學術研究的根基。曾於紐約大學擔任音樂系講師多年。
回台後曾任職於民族音樂研究所以及當代傳奇劇場,緻力於演奏教學、伴奏、翻譯以及應用音樂創作等藝術相關工作,擔任MUZIK古典音樂雜誌主筆, 譯作【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人生】、創作【小王子】系列音樂童書繪本及無數首音樂創作、。
孟珊一直期許自己不僅是一位鋼琴老師,也能成為學生的心靈老師(mentor),確信一個音樂人才的養成,不僅是技術性的層面而已,更需要一種心靈層面的引導與啟發;她將個人經驗與實務結合,緻力於台灣音樂教育的提升,對音樂學習的健康氛圍有著絕對的堅持,一如她在古典樂刊專欄中所傳遞的教育理念,希望每一位學音樂的孩子能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,真正的發掘內心對音樂的熱情,而父母能夠抱持健康、自然的心情面對孩子的學習路程,從而培養成為有著人文關懷、感受性寬廣遼闊的音樂人才。
然而,就在去年八月,剛結束為學生所舉辦的一場深具挑戰性的演奏會之後,孟珊得知自己罹癌,心境如同跳躍的音符,無法自抑的隨之澎湃起伏;面對無可預知的人生,她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病況,學會接受身體每一刻的變化,甚至學會享受過程的每個細節,將其譜成一首美妙的樂曲,這就是孟珊,即使在生命的最後,仍堅持以最熟悉的語言,真實的呈現自己。她於四月二十六日離開了人世,而這天正是她唯一的兒子的生日,她用獨特的方式向孩子告別,也傳達她對寶貝無盡的愛。
人生之於孟珊,有著不同的面貌與追求,和孟珊相處,很難不被她風趣的特質所吸引,天真爛漫的個性讓她對世事充滿期待,喜愛品嚐美食,便進一步研究各式料理;熱衷旅遊,便將旅途所見用文字、圖片作成紀錄;心有所感,便忠實寫下自己的看法,她在部落格上真誠的分享對生命的體認,因而獲得了廣大的迴響與共鳴,俠士般的古道熱腸,讓她樂於為無數海內外網友分憂解勞,短短三年餘的時間,一千一百九十九篇對生命的感受,交織出跨越時空的心靈網絡;對於弱勢團體更是抱持同情與協助的態度。
在她看似堅毅的外表下,潛藏著一顆細膩溫暖的心,仔細聆聽、認真體悟、用心生活,在家庭中---她是賢妻良母,在親人間---她是情感橋樑,在教學上---她是良師益友,在朋友間---她是一面明鏡,努力地扮演每一個角色,也成功地連繫著每一個生命。
孟珊認為:人生就要精采,不要庸庸碌碌過一生!因此她用熱情回應這個世界,努力追尋心中的那一份堅持,用心感受生命的每一刻;她的離世,令人充滿著不捨與懷念,然而,她的真誠、她的熱情,仍能感受深刻;她的認真、她的堅持,讓人讚賞!坦婭羅伯茨
安息吧!孟珊,妳已為人生寫下完美的樂章,執著如妳,「精采」二字!
孫文琳. 嶽嶽
後記:
五月十三日(星期四)上午十一時,我們將為孟珊舉辦安息聚會,地點在臺北市辛亥路第二殯儀館的懷親廳,有意作最後告別的格友們,歡迎前往;或是,您可將對孟珊告別的文章,寫在部落格上,我們會在安息聚會上讓孟珊看到。
而這個與格友們心靈交流的園地,將為關懷、支持孟珊的格友們永久保留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